本项目依据现实超越性与客观真实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结合、虚拟仿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平台构建、内容设计并展开教学。通过虚拟仿真展教平台,从说历史、讲故事、展利器三个层面,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

说历史
讲故事
展利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海军已经走过了72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风雨历程。72年间,人民海军浴火涅槃、风云际会、向海图强。让我们穿越历史的云烟,体会人民海军72年的沧桑巨变,重温人民海军一路前行的壮丽诗篇。

72载峥嵘岁月,人民海军一路走来,捷报频传。从万山海战到解放一江山岛,从八六海战到西沙海战……,1375次战斗考验,击沉击伤和俘虏敌舰船418艘,击毙俘虏敌人7500多名……,曾经“小艇打大舰”的人民海军,创造了诸多令人惊叹的战斗奇迹。

72年一路走来,从白马庙的小渔船到国产航母下水海试,从解放一江山岛作战到亚丁湾10年护航,从13个人的部队到五大兵种齐全,72载春华秋实,72年筚路蓝缕,人民海军正以更强大的实力,守卫着祖国的辽阔海疆。

中南海惦念海疆一线,党中央情系万千水兵——

毛泽东乘坐长江舰与水兵们共同航行生活了4天3夜,邓小平在济南舰上与水兵合影留念,江泽民乘坐“长兴岛”号指挥舰与官兵一起乘风破浪,胡锦涛登上海口舰和昆仑山舰与官兵亲切交谈……万里海疆见证了党中央的深情厚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视察海军部队。一座座军港、一艘艘战舰,留下习主席心系基层、情注官兵的足迹。

滔滔碧海,见证人民海军走向世界的航迹。

1980年,人民海军派遣远航编队第一次驶出领海,越过岛链,进入太平洋。

1985年,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国访问。

2002年,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

2008年,人民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奉命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外船舶护航。

2009年,我国首次举行多国海军活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

......

首次,意味着曾经的空白已被填补,更意味着新的征程正在开启。

70年间,从初创时期聘请苏联专家办学育人,到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世纪之交创造多个“首访”纪录,到新世纪新阶段开展系列互访和多样化军事行动,党中央、中央军委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人民海军积极作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新中国海军首次舰艇编队出访

2002年5月,青岛舰、太仓舰,从青岛港出发开启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航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在海洋空间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人民海军积极走出去,向世界宣扬和传递了中国新安全观,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2014年2月6日,正在俄罗斯访问的习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同执行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联合护航任务的中俄军舰舰长视频通话,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完成好护航任务,共同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党中央、习主席果断决策,命令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第19批护航编队前往也门撤侨。10天时间,人民海军3艘舰艇辗转3国4港1岛,成功将621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中国海军带你回家”的红色横幅,触动无数人的泪点。

2017年11月,习主席通过视频察看驻吉布提保障基地,详细了解基地建设运行、执勤训练和官兵工作生活情况。这是我军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习主席一直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勉励大家树立中国军人良好形象,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

亚丁湾护航、马航失联客机搜救、152编队环球航行、“和谐使命”系列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人民海军的航迹遍布全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军队、了解中国军人的重要窗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

一道道航迹,绘就安全新图景。10年护航,人民海军累计派出32批护航编队、103艘次舰艇、69架次直升机、2.7万余人次官兵,为6600余艘船舶护航,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船舶,为维护有关海域航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一次次握手,架起合作新桥梁。截至2019年4月,人民海军舰艇先后出访100余次,到达6大洲94个国家138个港口,累计迎接37个国家344艘次舰艇来访,与外军联演联训60余次,在双边多边交流中展示了人民海军开放自信、友好合作的新形象。

一个个微笑,见证友谊新高度。和平方舟医院船入列10年多来,9次走出国门,7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远赴3大洋6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所到之处当地民众无不满心欢喜、拍手点赞。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这是东方大国的历史担当与郑重承诺,这是人民海军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实践。

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航程中,人民海军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新时代使命任务,有信心、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有信心、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黄安舰起义:

二战结束时,曾经横行太平洋的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覆灭了,那些“大和”、“武藏”之类的海上巨兽在战争中被击沉,但还是有131艘中小型舰艇留了下来。驻日盟军总部决定将131艘日本军舰分配给中、美、英、苏四大国作为战争赔偿。

四大盟国用抽签分配这些军舰。中国代表抽中的第2份日本军舰是个“上上签”。这份配额共34艘军舰,包括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他舰只,总吨位约3.6万吨,无论从吨位及舰况来看,均优于美、英、苏三国所抽中的份额。

黄安舰就是17艘护航驱逐舰之一。

黄安舰在日本海军中原舰名为“海防8l”号,1945年刚刚下水不久,日本就战败投降了。中国接收时依接舰顺序编号,称其“接22”号,编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后,正式命名黄安舰。

1947年8月30日,黄安舰驶入了青岛港。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黄安舰和其他日本赔偿军舰基本都停在船厂。时任黄安舰轮机部轮机员的张大发亲身经历,这些军舰都遭到了日本海军和国民党海军不同程度的破坏,必须大修。

日本投降后,对这些势必要上缴的军舰进行破坏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战争赔偿的这批军舰在交付时,所有的武器都被拆除了。而且,不少军舰内部也有人为破坏的痕迹。34艘赔付给中国的军舰,最后只有28艘还可堪使用。

但说到国民党海军破坏这些已经属于自己的军舰,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国民党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呢?腐败透顶啊!”

原来,在这些军舰进入船厂检查维修时,国民党海军各舰的负责人没几个想着如何尽快维修出航,却把军舰的维修工程当成了牟利渠道。比如当时最为紧俏的发电机,军舰上的发电机明明是完好的,却被列为损坏部件拆下来卖掉。张大发说,不少军舰进船厂不久就被拆得仅剩一个壳子。然后这些海军的负责人再组织维修,从中又大赚一笔。

须知那时的国民党海军,在抗战中几乎损失了所有作战舰只,全部家底几乎就是日本赔付的这些军舰了。1945年10月,中国军队收复台湾时,先头部队竟然只能乘坐帆船前往。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海军中还有大批的军官,没有一点儿对军舰的珍惜爱护,反而破坏军舰来“发洋财”,如何不败?

当时,驻青岛国民党海军当局正在部署纳编,大量选调官兵,配备舰员。可是时间不长,像张大发这样曾经满怀爱国之心却饱受打击的人不在少数。

这也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一场酝酿在内部的变革蓄势而发。“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

黄安舰吨位较大,性能也好,新组建,显然是策反和敌工工作的理想对象。密切关注着青岛国民党军动向的中共胶东地区军、地党组织,通过多方面关系,派人打入了黄安舰。

1948年秋,国民党败局已定。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青岛市委和胶东军区政治部积极进行了对国民党官兵的分化瓦解工作,并通过多条渠道在国民党海军黄安舰上陆续发展了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枪炮上士孙露山等人为党的地下关系,团结争取了一批积极分子,准备伺机发动起义。1949年2月12日正月十五,舰上警戒相对松懈。晚七时,起义骨干仅用半小时即迅速占领舰船各个重要部位。晚九时,黄安舰起航慢慢向外海移动,第二天凌晨4时许,黄安舰胜利驶达连云港。解放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为“沈阳舰”。

1949年3月13日,国民党海军22号舰(黄安舰),全舰官兵约120人,在中共华东局统战部和青岛市委策动下,起义驶向解放区,在连云港登陆,受到了新海连特区党、政、军的欢迎。14日,召开起义成功庆祝大会,并向毛主席、朱总司令电报报喜,得到中央的通电嘉奖。

黄安舰起义后,国民党连续两天派出多架飞机到连云港码头侦察、轰炸。由于当地解放军陆军部队配合黄安舰反击、保卫,未被击中。随后,黄安舰转移到苏北码头,伪装隐蔽。国民党空军虽又多次侦察、寻找,均未发现,黄安舰得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黄安舰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起义后黄安舰被编入了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领导,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的第一艘战舰。人民的海军由此诞生。1950年2月该舰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命名为沈阳号,它曾在解放沿海岛屿的战役中屡立奇功。1955年用苏式武器进行了改装;直到1980,它才正式除役,完成了自己守护海疆的使命。

新中国海军首次舰艇编队出访

为消除起义影响,2月18日国民党在青岛《大民报》上谎报:黄安舰驶抵渤海湾,被空军侦获炸沉。“

黄安舰抵达连云港后,起义官兵与插满伪装松枝的舰艇合影留念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

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主席就如何夺得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做出重要布置。会上决定,将组建海军的重任交给第三野战军。三野首长又向中央建议,把张爱萍将军调来组建中国第一支人民海军。

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人民海军从这里扬帆起航。

从无到有,人民海军宣告诞生

三、毛泽东题词

毛泽东第一次为海军题词,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8月。当时,开国大典正在紧张筹备中,解放长江以南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

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接见了由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带队来京参加人民海军组建的原国民党海军的部分将领。

当晚,张爱萍一行回到住处后,对题词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草拟了3条:其中两条反映海军建设宗旨和目的,一条表明建设强大海军决心。随后,题词内容被报送至毛泽东。毛泽东沉思后,挥笔写道:“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他又题写了3张报头,均为 “人民海军” 4个字,横排两张、竖排一张。毛泽东在自己较满意的一张字迹上方打了个钩,并对张爱萍说:“用哪一张,你们自己挑。”

回到南京后,筹备办报的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比较,最后从毛泽东做了记号的那张纸上选了3个字,又从另一张上选了1个字,横排在一起,作为华东军区海军机关报《人民海军》的报头(海军党委机关报至今仍然沿用这一报头)。毛泽东的题词,连同此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题词,一并刊登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海军》报1950年1月1日的创刊号上。

毛泽东再次为海军题词,是在1953年初。2月19日上午11时半,毛泽东乘海军“长江”舰,由“洛阳”舰护航,从汉口出发,开始对长江中下游省市视察。从毛泽东上舰那天起,“长江”舰官兵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与主席合影,并请主席题词,给这次难忘的航行留下永久的纪念。“洛阳”舰党支部也以全体舰员的名义给毛主席写了报告。毛泽东欣然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好,同舟共济好几天,应该题词、合影!”

2月20日晚,“长江”舰停靠在安徽省安庆市。毛泽东在住舱里与安庆地委和市委领导谈话至深夜。23时,送走安庆地方的同志后,毛泽东又与秘书、卫士谈起部队希望题词的事。直到凌晨1时,秘书、卫士见时候不早,相继离开舱室。但毛泽东仍没有休息,他住舱的灯光一直亮到天明。在这期间,毛泽东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和共产党人的壮志豪情汇聚于笔端,以力透纸背的大字行草庄严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第二天上午8时,毛泽东离开舱室,在两舰甲板上与官兵合影。秘书走进毛泽东的住舱,见写好的题词已放在办公桌上。八开宣纸,一式两张。另有一张,主席可能不太满意,折了一下丢在纸篓里。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题词交给“长江”舰、“洛阳”舰各一张。扔进纸篓的那一张,被秘书收了起来带回北京。

2月24日下午,毛泽东由陈毅、罗瑞卿、张爱萍、王宏坤、陶勇等陪同,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在听取汇报时,毛泽东说,我们国家穷,钢铁少,海防线长,帝国主义就是欺负我们没有海军。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我们都是从海上来的,不要忘记这一历史教训。

“长江”舰抵达南京后,毛泽东应部队请求,在“南昌”舰的海图室里为“南昌”舰和一起接受视察的“黄河”舰、“广州”舰再次书写了同样内容的题词,每艘舰各一张。

望着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题词,陪同毛泽东视察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及海军、舰队的领导,都激动不已。五张题词,一字不差,这是伟大领袖反复的叮嘱,是对全体海军官兵的希望和要求,是对全军、全国人民发出的战斗号召!

此后,中国万里海疆,从营房、码头至军舰舱室,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这个题词。几十年来,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海军官兵和全国人民为建设强大海军、巩固海防共同奋斗。

一、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大致可分为攻击型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二战结束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作战思想的改变美国把航母的作战类型全部综合到一艘航母上即多用途航空母舰;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艇之一,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在不依靠当地的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人民海军从此跨入航母时代。11月23日,飞行员戴明盟驾驶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甲板上首降成功。

2013年5月10日,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渤海湾畔正式组建,人民海军又增添一支新型作战力量,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2018年4月12日,辽宁舰编队亮相南海大阅兵。

2020年4月,根据年度计划安排,中国海军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跨区机动,航经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到南海有关海域开展训练,这是年度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

2021年4月,中国海军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训练,这是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的例行性训练,旨在检验部队训练成效,有利于提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

二、055型驱逐舰

055型驱逐舰(英文:Type 055 destroyer,北约代号:Renhai-class ,译文:刃海级)是中国研制的新型舰队防空驱逐舰。可谓航空母舰的“带刀护卫”

中国首艘055型导弹驱逐舰2018年8月24日上午离开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进行首次海上测试。

2019年4月23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南昌”号055型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

2020年1月12日,归建入列,舷号为101。

2021年3月,青岛某军港,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二艘055型万吨驱逐舰——拉萨舰正式官宣亮相;3月2日,正式入列,舷号定为102。2021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在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舷号105。

目前,8艘055级驱逐舰以“下饺子”般的速度已交付5艘,其余3艘有望在短时间内交付。预计中国将建造20艘055级驱逐舰,并有望在2030年之前与054级护卫舰共同护卫4个航母战斗群,055级使得中国战略核威慑能力愈加完善。

055在技术上也实现了弯道超车,有美军事专家指出:055级拥有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极有可能是成熟的陆基巡航长剑-10舰载改型。与其他导弹一样可以在国产垂直发射系统里发射,配合北斗卫星和地形探测系统,还可以完成远距离打击地面目标的任务。可以说中国055级驱逐舰的入列,大大加强了中国海军对远海战略的投放能力,引起他国忌惮。

三、万吨级“航母奶妈”

2017年9月1日,中国首艘四万多吨级补给舰呼伦湖舰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呼伦湖舰舷号965,是我国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综合补给舰,可为我海军航母编队、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该舰的入列为海军舰艇走向深蓝奠定了更加坚实的装备基础,标志着海军远洋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对于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型导弹护卫舰鄂州舰 

1月18日,新型导弹护卫舰鄂州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鄂州舰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型导弹护卫舰,舷号513,最大长度89米,宽11.14米,满载排水量1254吨,具有操纵性能好、适航性能好、续航力自给力大、隐身性能好、攻防性能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该舰入列后,将主要担负巡逻警戒、护渔护航、反潜作战、对海作战等使命任务。

五、新型护卫舰六盘水舰

3月31日上午,海军新型护卫舰——六盘水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标志着该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六盘水舰是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新一代导弹护卫舰,舷号“514”。该舰装备了多套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